
- 臘八節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風新氣象(01月12日)
- 晉綏抗日老前輩牛文夫人曉民為烈士陵園捐樹(01月05日)
- 新年賀詞(12月29日)
- 賀曉明大姐向一二〇師學校贈送3D《中國地圖》(12月28日)
- 歲末迎來晉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師老戰士后代來訪(12月15日)
- 共商大計——保護開發利用好紅色資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晉綏抗日老前輩支桂蘭阿姨(12月12日)
- 百歲導演嚴寄洲與120師學校小劇社(11月27日)
南山碑情
發布日期:2016-12-12 15:21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賈喜平
“興縣抗戰紀念碑亭”連載(五)
南山碑情
賈喜平
南山是興縣城南一座山,山頂修有烽火臺,滿山植被郁郁蔥蔥。
通過一段努力,興縣各戰場紀念碑都已就位,獨差南山公園內一塊。嚴冬冷徹肌骨的寒流無情地抽打在人身上,別說干活,就是空走在這山陰面也夠嗆。但是一想到那92位活生生的為國捐軀的先烈們,再苦再累算得了什么!興縣人民都知道,那是1940年底日軍對晉綏邊區發動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喪盡天良的日軍在放火燒了興縣城后佯裝撤退。我120師參訓隊奉命從三十里外趕來救火,被突襲返回的日軍重兵包圍于南溝門前村一帶,大家拼死抵抗,除幾名隊員突圍外,隊長以下92人全部壯烈犧牲,這些隊員是120師的精英,有不少是長征過來的老紅軍。賀老總聞訊失聲痛哭,那是一場令人不堪回首的突圍戰斗......

南溝門前突圍紀念碑


作者在鐫刻和修整石碑的“碑記”
南山碑亭那邊沒電,只得拉發電機,晚上再寄存山坡上的海青家。因為公園西門常緊鎖,只得步行往返于南山。29日下了場雪,其它陽處的早已融化,獨有南山,松柏披素,百草含霜,從一節一節的臺階上來,階梯是我們當地的興縣紅大理石鋪設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地景區用本地石材最接地氣。登臨半山,縣城美景一覽無余,令人感嘆!每天刻碑至華燈初上,林蔭道上不時走過一對對年輕的戀人,也有散步的老人。最讓我感動的是星期天兒子抽時間送來了兩瓶熱水,讓我體會到了親情和溫暖。

南山北眺興縣城
我想當年那些參訓隊的同志們倘健在,也許今天像老人們一樣,悠閑地漫步于園內,打打太極其樂融融。但是沒有他們的倒下哪能換來今天安逸祥和的生活。他們何嘗不追求今天的生活,記得玉景山烈士陵園布展時我在現場,當時陵園王波主任從烈士的遺骨下尋找到了三件特殊的遺物,一個用白膠布裹著邊緣的小鏡子,一把疏子和一支牙刷。王主任蹲在地上清理這些遺物的時候哭了,不住地用手帕摘下眼鏡拭眼淚,惹的我們大家都掉了淚。這是一位愛美的小戰士,一定是梳著黑黑的頭發,有一口潔白的牙齒?墒钱斨腥A民族危難時刻,他舍身忘死,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環野四周,河山如此驕美;閱覽碑文,民族大義涌在心頭,當前日本軍國主義再次死灰復燃,這讓我們不得不警惕。

2016年夏在興縣南山公園為碑亭選址。左起:興縣民政局局長孫小建、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段曉飛、基金會副理事長馬小鳴。

去往南山碑亭的小路
盡管雕刻中存在著不少困難,但這個困難算得了什么?一字一句刻好,這是在做一件無比神圣的事業。
11月29日終于刻完全部碑文,看著自己一雙凍僵的雙手,放眼興縣城內萬家燈火,我踏著積雪向家里走去。
下山時靈感頓生即賦順口溜一首:
山頂有碑亭,白玉鐫奇文。
當年狼煙起,東洋侵國門。
七尺好男兒,奮勇抗倭兵。
八路是棟梁,救火?h城。
血灑南山嶺,浩氣永長存。
太平有盛世,警鐘要長鳴。
長懷先烈志,振國先振心。
寄語后來者,國難家何寧。
晉綏基金會,功澤桑梓情。
我輩須努力,實現中國夢。

秋季澆筑的碑亭立柱


入冬第一場雪后,碑亭工程在繼續。
本站編輯:姚文君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