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區人民的懷念(03月11日)
- 訪田家會戰斗舊址(03月07日)
- 小善村抗戰歷史(三-下)(02月28日)
- 小善村抗戰歷史(三-上)(02月27日)
- 小善村抗戰歷史(二)(02月26日)
- 小善村抗戰歷史(一)(02月25日)
- 南下南下(五)(02月21日)
- 南下南下(四)(02月20日)
- 抗日老戰士的心聲(02月19日)
- 南下南下(三)(02月19日)
軍民魚水情
發布日期:2018-12-10 21:44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王波

神泉堡中共中央駐地舊址
11月17日,興縣三位紅色文化愛好者、尋訪者王波、牛亞平、高虎虎來到了佳縣神泉堡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紀念館。在這里,他們重溫了一段歷史,觸摸到了一份感情,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那就是戰爭年代的軍民魚水情。

陜西佳縣神泉堡革命紀念館
1947年3月18日晚,在國民黨軍進攻延安已清晰可聞的槍炮聲中,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機關,告別了延安,從離開延安到東渡黃河進入晉綏根據地,共歷時371天。
在這371天轉戰陜北的偉大歷程中, 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機關在佳縣住了近100天。

毛主席轉戰神泉堡途中

前坐者為任弼時,站立者右起:周恩來、任遠遠、陸定一、王明在神泉堡。
1947年8月,國共雙方十多萬大軍擠在佳縣,米脂和榆林相接的狹小地區,糧食問題是最大的困難。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中央領導,和干部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同樣以黑豆、秕糠、野菜充饑。 時任佳縣縣委書記張俊賢對當時的情況有這樣的一段回憶--毛主席與張俊賢關于“糧食間題的談話”

神泉堡革命紀念館內關于糧食問題對話的展板
神泉堡革命紀念館的解說員介紹說,在沙家店戰役期間,毛主席找來張俊賢了解佳縣的情祝,說到糧食問題時,張俊賢向主席匯報說,大部分糧食打榆林時就支前了,現在只在車會糧站還有20石糧食。主席說,這是杯水車薪。張俊賢說,沒有糧食就殺羊殺驢,再不行的話,把山上快成熟的莊稼弄來也能吃。主席聽了非常感動。張俊賢走后,主席對身邊的工作入員說:“陜北的老鄉真好!”

毛主席在神泉堡
人們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那時部隊的糧食困難極了,彭德懷曾給賀龍的一封電報中說到,在元大灘戰斗中,四縱隊因無糧食無法參加戰斗。三縱隊的四、六團戰士三天都沒糧吃,殺了馬,搞了一些南瓜洋芋。一次,用30塊銀元,買了群眾一片玉米地,戰士把未成熟的玉米棒和玉米桿一起都吃光了。

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做戰前動員
沙家店戰役后,毛主席到朱官寨的第二天,就電告賀龍、習仲勛,要他們派得力人員到神木、府谷、米脂、綏德、吳堡、佳縣動員糧食。主席在電報中說:在我軍勝利鼓舞下,在這六個縣等集一萬石糧食還是可能的。

沙家店戰役全殲胡宗南部整編第三十六師6000余人,俘敵旅長等2名少將。
賀龍接到電報后,立即在山西的臨縣、靜樂、離石、方山等縣組織調糧工作隊,籌到十萬石糧食運到陜北。那時,轉移到臨縣的延安大學師生,也投入到運糧隊伍中。為西北野戰軍解了燃眉之急,有力地支援了西北野戰軍的戰略反攻。
資料來源:王波、網絡
圖片來源、王波、牛亞平、網絡
本站編輯:林子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