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wrqnm"><strike id="wrqnm"></strike></table>
    <acronym id="wrqnm"><strong id="wrqnm"></strong></acronym>
  • <tr id="wrqnm"></tr>
  • <pre id="wrqnm"><label id="wrqnm"><menu id="wrqnm"></menu></label></pre>
    <acronym id="wrqnm"></acronym><pre id="wrqnm"></pre>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難忘晉綏 » 紅色舊址 »

      軍民魚水情

      發布日期:2018-12-10 21:44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王波
             
      神泉堡中共中央駐地舊址
         11月17日,興縣三位紅色文化愛好者、尋訪者王波、牛亞平、高虎虎來到了佳縣神泉堡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紀念館。在這里,他們重溫了一段歷史,觸摸到了一份感情,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那就是戰爭年代的軍民魚水情。
      陜西佳縣神泉堡革命紀念館
         1947年3月18日晚,在國民黨軍進攻延安已清晰可聞的槍炮聲中,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機關,告別了延安,從離開延安到東渡黃河進入晉綏根據地,共歷時371天。
         在這371天轉戰陜北的偉大歷程中,  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機關在佳縣住了近100天。
      毛主席轉戰神泉堡途中
        前坐者為任弼時,站立者右起:周恩來、任遠遠、陸定一、王明在神泉堡。
           1947年8月,國共雙方十多萬大軍擠在佳縣,米脂和榆林相接的狹小地區,糧食問題是最大的困難。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中央領導,和干部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同樣以黑豆、秕糠、野菜充饑。 時任佳縣縣委書記張俊賢對當時的情況有這樣的一段回憶--毛主席與張俊賢關于“糧食間題的談話”
      神泉堡革命紀念館內關于糧食問題對話的展板

         神泉堡革命紀念館的解說員介紹說,在沙家店戰役期間,毛主席找來張俊賢了解佳縣的情祝,說到糧食問題時,張俊賢向主席匯報說,大部分糧食打榆林時就支前了,現在只在車會糧站還有20石糧食。主席說,這是杯水車薪。張俊賢說,沒有糧食就殺羊殺驢,再不行的話,把山上快成熟的莊稼弄來也能吃。主席聽了非常感動。張俊賢走后,主席對身邊的工作入員說:“陜北的老鄉真好!”
      毛主席在神泉堡
          人們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那時部隊的糧食困難極了,彭德懷曾給賀龍的一封電報中說到,在元大灘戰斗中,四縱隊因無糧食無法參加戰斗。三縱隊的四、六團戰士三天都沒糧吃,殺了馬,搞了一些南瓜洋芋。一次,用30塊銀元,買了群眾一片玉米地,戰士把未成熟的玉米棒和玉米桿一起都吃光了。
      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做戰前動員
         沙家店戰役后,毛主席到朱官寨的第二天,就電告賀龍、習仲勛,要他們派得力人員到神木、府谷、米脂、綏德、吳堡、佳縣動員糧食。主席在電報中說:在我軍勝利鼓舞下,在這六個縣等集一萬石糧食還是可能的。
      沙家店戰役全殲胡宗南部整編第三十六師6000余人,俘敵旅長等2名少將。
         賀龍接到電報后,立即在山西的臨縣、靜樂、離石、方山等縣組織調糧工作隊,籌到十萬石糧食運到陜北。那時,轉移到臨縣的延安大學師生,也投入到運糧隊伍中。為西北野戰軍解了燃眉之急,有力地支援了西北野戰軍的戰略反攻。
      資料來源:王波、網絡
      圖片來源、王波、牛亞平、網絡
      本站編輯:林子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1. <table id="wrqnm"><strike id="wrqnm"></strike></table>
      <acronym id="wrqnm"><strong id="wrqnm"></strong></acronym>
    2. <tr id="wrqnm"></tr>
    3. <pre id="wrqnm"><label id="wrqnm"><menu id="wrqnm"></menu></label></pre>
      <acronym id="wrqnm"></acronym><pre id="wrqnm"></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