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遠的思念(10月24日)
- 留住那段歷史(10月09日)
- 他說 — 為老區再拼搏一把(09月26日)
- 黑茶山下那片烈士家園……(09月25日)
- 永遠懷念晉綏老前輩莊靜阿姨(09月23日)
- 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傳播(09月18日)
- 今日捐贈為傳承(09月05日)
- 銘記紅色歷史 傳承英烈精神——興縣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08月22日)
- 有一種愛心叫情懷(08月10日)
- 收到一份回報家鄉的愛(08月09日)
《戰地紅花七月開》——初創篇(五--6)
發布日期:2019-08-06 15:02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戰地紅花七月開》編
延河游泳救詩人 老師解囊濟學生
橋兒溝口外便是延河,下大雨時,山洪爆發,河水猛漲,洶涌澎湃,心里真著急。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爬上山去,繞過橋兒溝,是很驚人的。雨天過后,河水下落,淺的地方,只能淹到膝下,而深凹的地方,卻仍有四、五米深。在靠近橋兒溝大街一邊石崖下邊,便有這樣一個深水池。夏季,每天中午晚飯后休息時間,有好多同學三五成群去那里游泳,前方來的學生,大多不會游,“魯藝”里有幾位南洋來的華僑學生,便成了他們的老師,教他們“蛙泳”、“自由泳”,“仰泳”等,也有些同學用土游法“狗爬爬”“扎猛子”等方式戲耍。
午間去游泳,有兩個好處,第一洗澡解暑,第二同時洗洗衣服。所以大家都是先把僅有的一、兩件單衣洗凈,曬到大石頭上,然后跳入水中游泳,游夠后上岸,衣服也快干了。
有一天,特別燥熱,去延河池中游泳的人不少,在美術工場實習的馮松也去了,他先把自己唯一的一條褲子和背心洗干凈,搭在附近大石頭上,然后入池游泳。但不一會兒,游泳的人越來越少,大家返校了。他因為洗了衣服,要等干了才能穿,所以還在游來游去,消磨時間。當他最后上岸時,回頭一看,怎么水池里還有一個人在“撲騰”,再定神看看,那個人正在水里轉圈子,嘴里還在喊叫什么。馮松急忙又返回水池邊,定睛細看,好像是詩人、文學系主任何其芳,但他又沒有戴著眼鏡,心里覺得奇怪,何老師是高度近視,平時游泳也是戴著眼鏡的,今日怎么未戴呢!只見他精疲力盡,上氣不接下氣的還在“撲騰”,也聽不太清楚他在喊什么?馮松急忙跳入水池,游近何老師,架住他的臂膀,引游到岸邊。原來何其芳丟了眼鏡,什么也看不清楚,找不到岸邊了,便在水里打轉了,越轉頭越暈,幾乎出了危險。等何老師穿好衣服,道謝走了,馮松才到大石頭上去找自己的褲子。天哪!怎么不見了!這是他僅有的一條,裸著下半身,怎么通過橋兒溝大街返回學校呀!他蹲在河灘里,心里真著急。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爬上山去,繞過橋兒溝大街,從后山上下到美術工場宿舍的窯洞去。幸好,正在烈日當頭,他在山上走也沒有遇到人,回到窯洞,一頭鉆進被窩,出不來了。
美術工廠的同志,還以為馮松是病臥在床,都來探問。馮松只得如實奉告,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鐘敬之老師便拿出他的一條褲子,送給馮松,才解救他出了被窩下了床。師生情同志誼是何等的深厚!
資料來源:《戰地紅花七月開》 成都出版社出版
本站編輯:杜 瑞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