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wrqnm"><strike id="wrqnm"></strike></table>
    <acronym id="wrqnm"><strong id="wrqnm"></strong></acronym>
  • <tr id="wrqnm"></tr>
  • <pre id="wrqnm"><label id="wrqnm"><menu id="wrqnm"></menu></label></pre>
    <acronym id="wrqnm"></acronym><pre id="wrqnm"></pre>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戰地紅花七月開》——興盛篇(一 --6)

      發布日期:2019-10-31 10:45    來源:《戰地紅花七月開》    作者:編委會
      參加反對內戰大宣傳
          1943年夏天,國民黨頑固派適應日本帝國主義“對共產黨打,對國民黨拉”的亡我策略,掀起自抗戰以來的第三次反共高潮。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放棄了對付日寇的河防任務,調令其部隊包圍陜甘寧邊區,積極準備進攻。國民黨的中央通訊社竟發出“解散共產黨”、“取消邊區割據”的叫囂。
          7月12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毛澤東《質問國民黨》的重要文章。尖銳指出“近月以來,中國抗日陣營內部,發生了一個很不經常很可駭怪的事實。這就是中國國民黨領導的許多黨政機關發動了一個破壞團結抗戰的運動。這個運動是以反對共產黨的姿態出現,而其實際,則是反對中華民族和反對中國人民的。”
          于是,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決定邊區各文藝單位立即投入反內戰危機的大宣傳運動,動員人民起來,制止內戰爆發。七月劇社認真學習了有關文件,同志們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行為義憤激昂,突擊創作了一批短小精干的節目,立即出動,帶著毛澤東的《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質問國民黨》三篇文章和一批傳單以及國民黨降官降將罪行材料等,在興縣、臨縣一帶開展反內戰大宣傳運動。
          劇社同志頭頂烈日,身背背包、掛包、武器、樂器、道具、宣傳品等物,日行五六十里,口干舌燥、大汗淋漓。有時大雨滂沱,也冒雨前進,山洪爆發,大家就挽手前進。每到一處逢人就宣傳,力爭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舞臺上演大戲,在廣場上演小節目,臺上臺下穿插進行。在村口或街頭,便敲起鑼鼓,招攬觀眾,由白銀河表演幾套小魔術,郭軍說一段快板,大伙兒唱幾首歌曲,演兩個活報劇,當觀眾里三層外三層地圍攏時,便開始宣講,散發傳單。
          張加毅等同志創作的連環畫《古今秦松》,將宋朝秦松與當時的降日大漢奸汪精衛和暗藏的“張精衛”、“李精衛”等國民黨反共頑固派聯系起來,采用對比的手法,揭穿頑固派出賣民族利益,反共反人民的罪惡。再配以宣傳員的解說,使不識字的農民也喜歡看,能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
          衛朝興是在武場拍鐃鈸的演奏員,他雖然不善言談,但是對宣傳工作極其認真。一天他在興縣城關遇到一個人,便迎上去送給一張傳單,并對那人說:“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文章吧!”他從頭至尾地宣讀了毛澤東《質問國民黨》一文,并做了一些解釋。誰知數月之后,他同那人又見面了,才知道此人就是在邊區文聯搞劇作的常功同志。老衛說:“我是有眼不識泰山”,常功則說:“哪里!哪里!你講得很好,對我很有啟發。”
          大宣傳搞了一個多月,劇社同志們日以繼夜地連續工作,口誅筆伐。使千千萬萬軍民受到一次普遍教育,人民有了警惕,有了應付反動逆流的精神準備。
          接著,呂正操率領的部隊,從冀中平原來到晉綏邊區,加強了陜甘寧和晉綏的保衛力量。部隊長期行軍作戰,十分辛苦。七月劇社特為他們慰問演出了一段時間。秋季已經來臨,日寇又發動了秋季“掃蕩”,七月劇社遂西渡黃河,轉移到神府縣孟家堰。
       
          資料來源:《戰地紅花七月開》
          本站編輯:杜  瑞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1. <table id="wrqnm"><strike id="wrqnm"></strike></table>
      <acronym id="wrqnm"><strong id="wrqnm"></strong></acronym>
    2. <tr id="wrqnm"></tr>
    3. <pre id="wrqnm"><label id="wrqnm"><menu id="wrqnm"></menu></label></pre>
      <acronym id="wrqnm"></acronym><pre id="wrqnm"></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