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wrqnm"><strike id="wrqnm"></strike></table>
    <acronym id="wrqnm"><strong id="wrqnm"></strong></acronym>
  • <tr id="wrqnm"></tr>
  • <pre id="wrqnm"><label id="wrqnm"><menu id="wrqnm"></menu></label></pre>
    <acronym id="wrqnm"></acronym><pre id="wrqnm"></pre>

      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紅色訪談 »

      我經受住了考驗--訪晉綏抗日老戰士劉一中

      發布日期:2017-07-21 11:25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劉一中口述
      93歲的晉綏抗日老戰士劉一中,2017年5月20日攝于蘭州家中。
       劉一中簡歷:
          1923年11月出生,山西柳林人。1937年畢業于臨縣三交二高小,同年考入汾陽河汾中學。
          1937年11月入黨,任臨縣二區(三交)戰爭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員。1938年,先在延安安塞縣吊兒溝邊區中學學習、后任安塞縣七區三鄉石門村冬學教員。1939年秋任臨縣四區(兔坂)青救會秘書。1940年春,任臨縣五區(白文鎮)區青聯主席、區委青年干事。1941年春,調興縣晉西青干校八隊學習,冬季任青聯文化隊支書。1942年先后任大眾劇社,指導員、干部組長、劇務組長、總務科長等職。1944年春,任行署財政處處長黎化南秘書。
          1945年隨黎化南到綏遠工作。1947年初,調晉綏貿易總公司任研究員。1948年8月任晉西北總公司商情科長兼管辦公室工作,這期間,參與編編撰晉西北根據地抗戰期間至解放戰爭的物價指數表。1949年3月調第一野戰軍后勤部工作。先后任戰勤劇團(接管的秦腔戲班子)指導員、接收敵偽資財清點委員會秘書、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西北軍區后勤部計劃科長(其間到京參加總后組織的《后勤戰術》教材編寫),在三反運動中受到錯誤處理,被降為西北后勤部計劃科副科長(1985年平反)、西北軍區后勤部計劃處組織科長、蘭州軍區后勤部計劃處副處長。其間先后參加甘南剿匪,青海平叛(任西寧指揮所成員)。1961年1月起任蘭州軍區后勤部辦公室主任,戰勤科長,蘭州軍區后勤部司令部副參謀長。其間主持編寫平叛后勤保障四年總結。獲得三級解放勛章,中校軍銜。
           1970年起任后勤部山丹第一基地副主任、主任、25分部首任部長。1983年離休,享受副軍職待遇。
      口述:   
           我的祖籍是山西柳林,1923年11月出生在方山縣。父親劉紹植,1893年生于臨縣磧口南窊村,太原第一師范畢業后,曾在方山縣貧民小學任教,我就出生在方山的老縣城。后來父親到臨縣三交鎮二高(兩級小學)任校長,3歲時全家就搬去了三交鎮,住在三交鎮大廟坪李晤蓮家后院,我在那里長大。1930年我進了三交二高小讀書。1934年冬母親陳成花病故,年僅39歲。1935年父親到汾陽河汾中學任圖書管理員。
          1936年春紅軍東征,閻錫山積極防共,學校停課。父親在汾陽,家里只有奶奶、我和弟弟一正。正好三叔紹南出獄(1),和我們一起回了老家磧口南窊村。
          在老家的幾個月,和三叔一起生活,一起干農活、挑水,挑炭(距煤窯十幾里)等,還隨他到磧口王森(2)家去過兩次。(后來叔父告訴我王森和他是地下黨工委負責人)。這是我第一次接近共產黨人,印象很好,對我的影響也很深,通過三叔初步了解了共產黨。第二年(1937年)三叔到慶陽參加了紅軍。
          1937年夏,我小學畢業,十八班同學有馮文耀、王敖、白云、李萬青、賀峰威、崔禮、李逢衛、薛學舜(薛飛)等。我考上了汾陽河汾中學,這是一所8各縣聯合辦的中學。由于日寇占領太原,學校停課,我就回家了。
          這時八路軍一二0師派出由師政治部宣傳部長張平化帶領的工作團到臨縣開展工作。工作團團員有:吳桂三、楊春芳、湯義之、張友照、石玉昆(趙克林)等人。主要任務是發展黨組織,組織地方抗日武裝。張平化是臨時縣委書記,又是縣動委會武裝部長。張友照、石玉昆(趙克林)都是紅軍干部,他們到了三交(二區)區動委會工作,區動委會主任陳毅生,工作人員還有徐光遠、張子寬等。
          這年11月,我剛滿14歲,經張友照、石玉昆(趙克林)二同志介紹我加入中國共產黨,沒有候補期,經縣委書記張平華特別批準。他們又介紹我參加區動員委員會工作,職務是工作員。動委會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是共產黨員。我們經常下鄉搞宣傳,我也聯絡同學,做發展黨員等地下工作。當時閻錫山給動委會工作人員發工資,每人每月10元。 
       劉一中叔叔為基金會留言:晉綏邊區的老百姓萬歲!2017、5、20
          1938年,工作團撤離臨縣。我隨工作團人員到嵐縣120師師部,同行的還有張保生、張占勝。我在宣傳隊寫標語,到平社、高村車站之間動員老百姓破壞鐵路。隨部隊轉戰苛嵐等地,后返回嵐縣東村戰斗劇社待了一段時間,和張占勝返回臨縣三交區,仍去區動委會工作。陳毅生走后,主任是吳進堂。區委書記賈英(姚倫)。秋天,隨朱德揚從三交到延安,去延安當天,正值日本鬼子轟炸延安。到延安后,朱德揚分配抗大學習,我到安塞吊兒溝邊區中學學習。冬天,學校分配我去安塞縣七區三鄉石門村當冬學教員。三個月后,快過春節,我請假回家過年。
         1939年春節后,因綏德國民黨何紹南鬧摩擦,交通阻斷,無法返回安塞,故又到三交區犧盟會搞青年工作。當時區上工作的有武建恒、王敖、安云卿、李文華等人。秋天,調臨縣四區(兔坂)任區青救會秘書,郝純舟是組織部長。區長楊萬選,區委書記是馮文耀、郭錫蘭等人?h委書記賈英通知我恢復我的黨組織關系。冬天,發生晉西事變,我在紫金山參加了武工隊,隊長王正元,政指李樹春?h委書記賈英和我們在一起活動。
          1940年春天,我調到白文鎮(臨縣五區)任區青聯主席、區委青年干事,區長是張文華,區委書記賀峰威。當時地委機關在白文鎮真南郝家坡村,宋應為地委書記,胡克實為青年委員。
          這一年,日寇對晉西北和臨縣廣大地區進行了頻繁的掃蕩。鬼子掃蕩我們就隱蔽進山活動。曾經在白文南山小園子一帶和窯頭溝和故縣溝里活動過。那年冬季,我和幾個干部在郝家坡后面的小園子村。趕上日本鬼子派了幾個漢奸到郝家屹臺去搶群眾的牛,在山上被我們發現,就對著漢奸們打了幾槍。嚇的漢奸扔下牛,上氣不接下氣的跑回了白文鎮。第二天一清早日本鬼子就來報復,掃蕩了一天,我們在山溝里蹲了一天。鬼子在小園子村燒了不少房子。我們在小園子村住的那戶人家,共產黨員孫慶遷同志家的房子也被燒了。晚上他老伴回到家時,看到房子被燒,無家可歸,哭的很傷心。但是一見到我們回來,還是想辦法為我們這些同志做了飯。鬼子從小園子村出來,又到白文鎮進行掃蕩。鬼子走后,我們回到白文鎮,在鎮子邊的一個水井里,掏出了100多具尸體。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得連頭也沒有,真是慘不忍睹。白文鎮一戶土財主家的兒媳婦,沒有來得及走脫,結果被十幾個日本鬼子抓住,最后輪奸致死。日本法西斯真是毫無人性。
          1940年反頑固斗爭勝利后,臨縣建立了第一個人民政權,共產黨員李西苑任縣長。隨著對敵斗爭的發展,臨縣分為兩個縣,新增臨南縣。
          1941年春,調興縣晉西青干校學習,校長由賀龍兼任,副校長羅毅,教育長周頤。我被編到八隊(當時叫干部隊)學習,地址在興縣城天主教堂北院。學習內容主要是:社會發展史與黨的政策。當時沒有糧食吃,幾乎每月都要出去背糧、背炭,十多公里至三十多公里遠。為了吃飯,秋天搬到臨縣城龜峁村(后改名東峁村)候家大院學習。學習完后,青聯組織工作團由張凡帶領到臨縣實習,我和安云卿在窯頭村搞了一段。
          實習結束后,調我到地地區武委會訓練班工作,任副指導員(主要做青年工作)。地區武委會主任薛奇,副主任李蘭芳(獨一旅民運部長),組織部長楊萬選。訓練班指導員劉文志(獨一旅干部)。在武委會訓練班(臨縣城東榆林溝)認識了老伴郭彩楓。郭彩楓生于1926年,臨縣高家坪村人,1941年春隨姐郭曉楓到方山縣參加婦救會工作,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冬季返回興縣馮家莊,分配到青聯文化隊任支書(行政教育干事),當時隊長武崇德,副隊長郭貴俊。
      左起:段曉飛、劉一中叔叔、杜秀文、田小明。
            1942年初,日寇掃蕩,文化隊轉至河西神府縣長峪峁村。接到通知,青聯文化隊和文聯文化隊合并,返回河東到中莊(黑峪口東北山上),合并后改稱大眾劇社,社長林杉,副社長陶劍心,隊長沈以,副隊長郭貴俊,我任指導員。劇社從42年至43年期間到興縣、岢嵐、保德、河曲、偏關等地演出。演出的節目有:晉劇、郿戶、秧歌劇、快板劇等,其中最多的是《反徐州》、《四差》,《臨時參議會》、《買賣》、《摻沙》等。
          1943年白紫池調來劇團任指導員,我改任干部組長、劇務組長、總務科長等職。年底,整風審干,大眾劇社和七月劇社、文化服務團合在一起,到神府縣賈家溝集中審干,亞馬為總負責人,分三個隊,我是原大眾劇社那個隊的隊長。審干中按康生的“搶救失足者”制造了一些冤案。
          冬天下大雪,我被調到行署運糧,在黃家溝糧站(魏家灘南)當會計四十天。站長方龍廷(紅軍),副站長站長張宗林。糧食(主要是小米、豆類),從岢嵐經溫泉(岢嵐屬)、黃家溝(興縣屬)到黃河邊燕和寺三個糧站,然后從黃河船運到石甲峁(神府縣盤塘附近)糧庫,解決晉綏黨政軍機關和部隊人員的吃飯問題。
          1944年春天,晉綏分局決定調我到行署財政處給黎化南當秘書。當時行署主任武新宇,財政處長白如冰要調延安工作,財政處由黎化南負責,為了方便工作,組織上決定給黎化南配個秘書,以解決他沒有文化的困難。在興縣時財政處幾次搬家,往返于河西河東,盤塘、趙家川口、張家圪垛、興縣縣城幾個地方都住過。財政處下有糧食局(局長劉運生)、督察處(處長湯平),后來黎化南還兼職晉綏貿易總公司、西北農民銀行總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總經理兼行長。
          劉一中叔叔帶著我們去看望他的老戰友、晉綏抗日老前輩張金翼叔叔(前排左1)。
          1945年日本投降,晉綏成立野戰軍,賀龍兼司令,黎化南任供給部長。10月,黎化南帶我們一行:譚云階(財政處審計科長)、周鏡石(糧食局科長)、張德勝(軍區調查局科長)、我及警衛員牛林峰、飼養員王振清等九人,從興縣出發,經岢嵐、左云到綏遠廠漢營、涼城附近,找到了部隊。經過涼城、卓資山、集寧等戰斗后,晉綏野戰軍部隊負責打包頭,晉察冀野戰軍(聶榮臻率領)打歸綏(呼和浩特),晉綏供給部住歸綏東陶卜齊車站附近榆林村,晉察冀司令部住三道溝,距我們二十來公里,我曾到三道溝找耿飆參謀長聯絡,并索要幾份當地軍事地圖。綏包戰役我軍失利,冬天我們住豐鎮。當時黎化南除晉綏野戰軍供給部部長職務外,還有晉綏行署駐豐鎮辦事處主任、綏遠省財政廳長(準備接收綏遠省后的職務)職務,三塊招牌。
          1946年2月6日和郭彩楓在左云結婚。七月撤出集寧、撤圍大同,九月撤出豐鎮,我們隨部隊經左云、吳家窯、陽高,到柴溝堡附近。晉綏部隊原準備進到張家口以北地區,保衛張家口。但在我軍還未到達之前,傅作義部隊已于十月十一日從張北突擊占領張家口。
          張宗遜在集寧戰役,被國民黨飛機轟炸,連馬都炸死,行李丟了。到豐鎮后,叫被服廠又重新給他做了被褥。從張家口地區撤出后,我們經陽高、渾源、應縣外圍、寧武、原平進入忻州地區。新組建五旅,賀炳炎任旅長,我們參加組建五旅供給部工作。將近年底,史可全來任五旅供給部長,黎化南和我們一行將工作交給史可全后,經原平、寧武、五寨、岢嵐返回興縣,在二十里鋪休整一個月。
          1947年初,魏鳳嗚接我的秘書工作,我調貿易總公司參加算帳組,清算牛蔭冠總經理(兼行長)的帳目。算帳組成員:譚云階、賈煥庭、傅澤浩、左琦、黃伊基、胡伯森和我。查了半年,沒有發現問題。算帳組結束后,約五、六月份,我又隨趙方(晉綏公安總局科長)到方山參加清查經濟反革命工作,過些時又去柳林搞清查,是李甫山(住磧口)負責。所謂清查經濟反革命,也叫整奸商,實際上只抓了一些走私犯毒案件,主要是整了一些部隊生產人員和商人,搞了逼供信,制造了一些冤案,打擊了工商業。年底從柳林回到興縣,在貿易總公司擔任研究員。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由吳堡村口渡黃河,離開陜北進入山西臨縣。4月1日,毛主席到興縣發表晉綏干部會議上講話。當時我們在北坡參加會議,每晚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在露天劇場看戲。
          6月隨王磊(貿易總公司副經理)坐汽車(裝一車西北農民幣)由興縣經離石、隰縣到達臨汾,開展工作。8月余光、申之江、魏志坦等我們一行二十余人又經洪洞、靈石、介休、汾陽、離石返回興縣?偣疽环譃槎,分為晉西北(興縣)、晉西南(臨汾)兩個總公司。我留在興縣。晉西北總公司組成:楊鐘蘭(老紅軍)任總經理,石硯之任副總經理,干部科長王廷弼,營業科長成啟太,副科長張壽山。我任商情科長兼管辦公室工作,這期間,我們編完了晉西北根據地抗戰期間至解放戰爭的物價指數表。
          1949年3月奉西北局電令,調我到第一野戰軍后勤部工作。從此又回到部隊工作,直到離休。
          我這輩子,14歲入黨,平平常常很平凡,沒有很突出的事,大部分時間都是搞機關工作、當秘書。但我經受了考驗。
      1、生活考驗
          戰爭年代,饑一頓飽一頓,沒有菜,有時有點酸菜。父親當小學教員有點工資,比貧苦農家好一點,但也很窮。平時都吃雜糧,過年才吃一點白面。在興縣吃黑豆,有一股煙熏味,是被日本人放火熏的,很難吃。
      2、疾病考驗
          戰爭年代,地方干部參加工作,就穿著從家里出來的時的一身衣服。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生病。臨縣當時只有一個區是共產黨的政權,區長是楊萬選、書記郭錫蘭都長疥瘡了,傳染了我。沒有藥,很痛苦,就回到三交家用土辦法--毒藥熏了幾個小時,全身脫了一層皮才好的。我得傷寒時,幾個月都不好,住在老鄉家。那時病號一天一斤小米票,可換2斤黃豆,1斤黃豆換2斤豆腐。我就換豆腐吃。每天少吃一頓飯,節約了好幾個月的伙食費,才湊夠買硫磺的錢,治好了傷寒。
          我這輩子最遺憾的就是,沒能上前線親手殺鬼子。
      注:

          1、三叔劉紹南(1908-2001),1926年入黨,1931年被捕入獄,1936年經黨組織營救出獄。1937年到慶陽參加紅軍,1938年回山西任平遙縣工委書記、犧盟會特派員,1940年起歷任任太岳區工商局秘書科長、貿易部長。太岳行署建設處秘書、太岳區士敏縣縣長、太岳行署民政干部科長,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干部科長。解放戰爭隨陳賡、謝富治大軍挺進豫西,任欒川縣長,解放后任陜州專員,省供銷社監察組副組長,享受正省級醫療待遇。
          2、王森1906--2008)原名郭生,山西省臨縣。1924年考入山西汾陽銘義中學。期內改名為郭維秀。1925年“五卅”運動中參加革命,開展學生運動。192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1927年 7月,大革命失敗后,擔任中共汾陽縣委書記。同年12月被捕。1930年出獄后,歷任中共山西省特委特派員,組建綏遠省臨河縣委任書記,組建寧夏省特支任書記。1936年,調任平津地區地下抗日小組組長。1945年回延安匯報工作后再次派往北平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貿部對外貿易司亞歐處處、。外貿部中國進出口總公司副總經理、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丹麥王國大使、中國科學院“651設計院”任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1990離休任國務院參事室參事。
       
      采訪時間:2017年5月20日
      采訪地點:甘肅省蘭州市
      采 訪 人:段曉飛  杜秀文  田小明
       
      本站編輯 林子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1. <table id="wrqnm"><strike id="wrqnm"></strike></table>
      <acronym id="wrqnm"><strong id="wrqnm"></strong></acronym>
    2. <tr id="wrqnm"></tr>
    3. <pre id="wrqnm"><label id="wrqnm"><menu id="wrqnm"></menu></label></pre>
      <acronym id="wrqnm"></acronym><pre id="wrqnm"></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