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樓—那是一片紅色熱土(07月13日)
- 緊緊拉住老區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關愛 共同的情懷(06月02日)
- 校園關愛 晉綏情懷(05月26日)
- 不辜負老區人民的厚愛(05月17日)
- 桃李芬芳 晉綏情懷(05月11日)
- 飽含深情的殷殷囑托(05月05日)
- 永遠的牽掛 共同的情懷(04月06日)
- 關向應圖書館建館80周年紀念活動在山西興縣舉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幟下(03月29日)
林炎志:繼續做好鋪路石
發布日期:2022-04-27 18:51 來源:清華校友網 作者:林炎志(1977級工物)
編者按:鐘靈毓秀,水木清華。4月26日是清華大學建校111周年。今年也是清華1977屆千余名同學畢業40年,他們是“文革”后恢復高考的首屆學生。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經歷了歲月的磨煉,見證了改革開放,參與了國家建設,很多人都是共和國各個領域的領軍人才。
校慶之際,校友們重返清華園。林炎志有感而發,一篇滿懷激情的講話,“繼續做好一塊鋪路石”,用赤子之情踐行了當年的錚錚誓言!林教授的講話不經意間在網上傳播開,廣受好評!印證著屬于那個年代的曲折、嚴峻、堅韌、追求……彰顯著清華人遵循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今日清華園的莘莘學子中,每屆都有基金會“晉綏情”公益捐助的晉綏老區的孩子,他們牢記著清華的校訓,感恩著新的時代,承擔著祖國的未來。正如總書記走進清華、北大、人大校園……給予同學們的鼓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踔厲奮發,不負韶華!”
該文轉自“清華校友網”,部分圖為本站添加,與大家共勉!

2022年4月24日,林炎志在清華大學主樓前發表講話

林炎志手擎“畢業四十年校友”旗,走進清華大學第六十五屆馬約翰杯學生田徑運動會。
今天,我們清華大學1977級1017名同學,在這里紀念我們畢業40周年。
此刻,我們站在雄偉智慧的主樓前,站在坦蕩磊落的大臺階上,F在這里有1977級部分同學來的現場;也有被疫情阻隔在海外的同學,他們的思想與心情也和我們站在一起;這里也有部分離世先走的同學,他們的靈魂與足跡也和我們站在這里。
我們在這里一起眺望未來。
我們恐怕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空前絕后的一屆學生,是一個巨大歷史轉折的段落標記。我們享受了新中國光輝勝利的啟動,也承受了“文革”曲折跌宕的經歷;我們迎接了改革開放的曙光,投身進入了奮發圖強的大潮。
我們這一屆清華學生,雖然人數很少,但是年齡跨度很大。當時年長的三十二三歲,年幼的十四五六歲。我們一起投入臥薪嘗膽、懸梁刺股一般的學習,互相幫助,從我做起。我們朝氣蓬勃,艱苦奮斗;立志放眼世界,振興中華。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1977年的機遇偏愛了我們,我們也不辜負這個偏愛。我們奮斗著,選擇著,跟隨著,尋找著,追求著,攀登著,思考著……
我們牢記著母校給我們的教誨和囑托,我們記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們記得“行勝于言”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記得“理工結合,又紅又專,全面發展”。
40年過去了,我們用母校教給我們的本領,為這個世界增加了財富,增加了美好;為我們的師弟師妹鋪墊了臺階。
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類,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正在經歷著一場嚴峻的考試。是的,1977級的經歷告訴我們:有考試,有曲折,有嚴峻,才有選擇,才有鑒別,才會有進步!甚至會產生飛躍,產生空前巨大的飛躍!
我們要像40年前一樣,繼續做好一塊鋪路石,像40年前我們捐獻的這塊大理石一樣,為后來人登上我們雄偉智慧的“主樓”,做堅實的支撐。
我們感謝命運讓我們投胎在這個時代,投胎在這塊土地上。
感謝母校的培育,感謝老師們,感謝!感謝!
2022年4月24日 清華大學主樓廣場

清華大學1977級部分校友合影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