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樓—那是一片紅色熱土(07月13日)
- 緊緊拉住老區人民的手(06月16日)
- 共同的關愛 共同的情懷(06月02日)
- 校園關愛 晉綏情懷(05月26日)
- 不辜負老區人民的厚愛(05月17日)
- 桃李芬芳 晉綏情懷(05月11日)
- 飽含深情的殷殷囑托(05月05日)
- 永遠的牽掛 共同的情懷(04月06日)
- 關向應圖書館建館80周年紀念活動在山西興縣舉行(04月06日)
- 在延安精神的旗幟下(03月29日)
老區孩子們的一份承諾
發布日期:2023-02-24 23:50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基金會
多年來飽含晉綏情懷的捐資助學活動,其意義不僅僅是讓山里娃走出大山,幫寒門學子圓夢大學,而是為了播撒希望,讓雷鋒精神賡續弘揚。
每一年對每個學生的捐助,都會有一份規范的《捐資助學合同》。除鼓勵他們勤奮上進、勤工儉學、完成學業、回報家鄉,還要求畢業后就業的第一年必須支持公益,向“晉綏情公益助學基金”捐款。
年復一年,受捐助的孩子們陸續畢業了。“紅色晉綏網”的捐款公示,不斷出現老區孩子的名字。能把一項“送孩子上學”的公益活動,培育出一個社會公益群體,成為支持公益的新生力量,成為提升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

林炎志書記從新疆克拉瑪依發來寄語,“同學們:你們一定要感恩公益,堅持誠信、回報、傳承;改造世風,不斷提升中華民族的公序良俗。”
七年公益助學,3市11個縣,2918個孩子,445所大學……基金會的數據庫保存著所有學生的信息資料。孩子們一直被關注和關心著,也都曾收到過《紅色晉綏》簡報;饡c他們建立微信群,回訪、溝通和交流,一份晉綏情暖了老區孩子的心!基金會曾在清華大學和山西籍學子們座談,林炎志書記勉勵受助學子回報社會、反哺家鄉;基金會曾到太原中北大學看望來自老區受資助孩子,雙方見面就像家鄉親人;前年元旦,基金會向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四屆受資助學生送去“慰問信”和《紅色晉綏》簡報,孩子們聚在一起真高興!那年賀曉明大姐將自己編撰的《前輩的身影》一書送往呂梁500冊,贈給受資助的大學生每人一冊,孩子們排隊領書的情景令人難忘……虎年冬天林書記在新疆塔里木大學調研,專門邀請在該校的幾位受資助學生親切會面,遠離家鄉的孩子倍感溫暖;去年開學逢疫情,段曉飛秘書長早早趕到北京大學看望剛來報到的老區受資助學子,這是發自心底的牽掛,是對那片土地的情懷!

賀曉明大姐聽取段曉飛匯報老區受助學子捐款情況后,給孩子們寫下寄語:“心存善念,回報社會,老區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一次資助,一番囑托,一句承諾,一份回報。一位受資助學子在學校應征入伍,從新疆邊防線把第一個月的津貼1500元捐到基金會;一位受資助學子從廈門大學畢業時將學校頒發的“學業優秀獎學金”1500元捐給基金會;一位受資助的大學一年級學子將暑假打工賺來的500元捐給基金會;一位受資助的肢體殘疾學子剛畢業就主動向老師表達,就業后第一時間兌現承諾……這些年不斷收到學生們的來信,心懷感恩,誠信為本!

代縣受資助學子梁越授課
代縣2018屆受助學生梁越發來信息,去年畢業回到家鄉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也想把晉綏情懷傳遞下去。沒有忘記約定,愿盡綿薄之力幫助更多的孩子上學。

交城縣受助學子李鵬回到龐泉溝
交城縣2018屆受助學生李鵬發來信息,四年前基金會幫我解了燃眉之急,我也會將一份善心捐出去,為“晉綏情”加一盞燈。畢業后回到故鄉交城縣龐泉溝,愿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從圓夢大學到回報家鄉,這是愛心的接力!截止2023年2月,已有135位來自全國各地當年受資助大學生向“晉綏情公益助學基金”捐款。其實這些當年的山里娃,無論讀到什么學位,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會忘記“晉綏情”,不會忘記當年那一份承諾!
孩子們想和我們一起感謝所有幫助過他們的人!感謝山西省各級黨委、政府、駐軍的支持!感謝各界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幫助!感謝老區人民的厚愛!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